|
——訪永州巷陌深處老畫家柏成松
【人物簡介】柏成松,號舜皇山養(yǎng)心齋,藝名勁松,永州東安人,1938年出生,1957- 1958年跟著名畫家江南達材學習國畫。1959年參加工作后,多數(shù)時間從事管理和宣傳工作,接觸了一些書畫知識,退休后繼續(xù)潛心鉆研國畫,堅持創(chuàng)作,對花鳥、山水、人物畫均有涉獵,對墨蝦墨竹情有獨鐘,曾數(shù)次在市畫展中獲獎,現(xiàn)為湖南省老年書畫協(xié)會會員,永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中 瑜:柏老師,您好!近兩年我在永州不少地方看見您老人家的墨竹和墨蝦,很有個性,尤其是蝦子,有柳宗元筆下“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感覺,因此,很想跟您聊一聊您的繪畫,可以嗎?
柏成松:可以。
中 瑜:請問您是什么時候開始學畫畫的?跟誰學的?
柏成松:我是東安鹿馬橋鎮(zhèn)沙子鋪村人,由于過去家里很窮,自己沒有上過正規(guī)學校,解放前陸陸續(xù)續(xù)讀過一些私塾,解放后讀了小學和初中,參加工作后結受了很多培訓。關于繪畫,主要源自于我父親的交往。父親曾在國民黨部隊服役,常在外面跑,結識了畫家江南達材,我是接受了他的一些指點,并結合自身的努力和感悟進行創(chuàng)作的。
中 瑜:江南達材是一個什么樣的畫家?
柏成松:他本名叫達材,藝名江南達材,回族,生于1896年,卒于1960年。原籍江蘇六合縣,抗日時期因避戰(zhàn)禍,逃難至廣西桂林,后經(jīng)著名雕刻家徐庶之介紹,到我們東安縣鹿馬橋樓腳坪村落戶,并與當?shù)匾晦r家女結婚、生子。 達材老師出身書香門第,讀書期間愛好美術,中學畢業(yè)后即潛心繪畫,后終生以畫為業(yè)。
中 瑜:您對他的繪畫了解多少?
柏成松:達材老師繪畫,堅持“一靠興趣,二靠努力,長期不懈,長年不輟”,艱苦磨礪?谷諘r期,他四處避難,生活十分困難,他仍堅持作畫。買不到宣紙,便到紙廠指導加工官堆紙作畫紙。買不到或買不起顏料,便用濃茶水將紙染成有色紙。還到深山河灘拾來五顏六色的石頭或礦砂,磨調成各種顏料,又自燒炭煙自煮桃膠作畫。解放后,作畫條件大大改善,他仍不忘艱苦創(chuàng)作的舊法。因而他的作品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他愛畫翎毛花卉、老虎獅子,更常畫鴿子。他的畫風,運筆粗處如山洪爆發(fā)、細處如蚊蠅擦腳,復能將寫實與寫意融為一體、勾邊與沒骨巧妙結合、水墨與粉彩同時運用、國畫與西畫有機搭配。民國時期,達材與雕刻家徐庶之、謝庚元等的作品在兩廣舉辦多次畫展。新中國成立后,作為湖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東安、永州、衡陽、長沙等地舉辦過個人國畫展。他的名作《荷花圖軸》陳列入1982年湖南已故畫家畫展,并被列入《湖南省志·文化志·美術篇》湖南省當代現(xiàn)代美術作品表。其名作還有《和平鴿子》、《牡丹花》、《金魚》、《躍馬》、《梅花》、《雄虎》等。
中 瑜:您跟江南達材老師學了多久?
柏成松:不是很長,主要是去看他作畫。我1957-1958年那兩年經(jīng)常去他家里看他畫畫,尤其喜歡他畫的牛,很神似,原想好好跟他學畫畫的,哪知道1959年參加工作到鹿馬橋郵電支局做郵遞員之后,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而第二年達材老師就病逝了,于是放棄了這個念頭。但我心想,退休之后一定要重拾舊夢,實現(xiàn)自己的藝術夢想。
中 瑜:您是哪一年退休的呢?
柏成松:1998年。
中 瑜:退休之后就去學畫畫了嗎?
柏成松:退休之后,到東安山口鋪辦了一個歐式建筑廠,主要生產石膏線及石膏雕塑,大多是西方藝術特色。由于地方偏僻,本錢少,大約維持了四五年就垮了。
中 瑜:什么原因?
柏成松:我當時搞的歐式雕塑在全市是首創(chuàng),產品雖然賣到了冷水灘、零陵和東安等地,無奈人們欣賞的多,有剛性需求的少,而且一般人家沒有那個購買實力。
中 瑜:工廠垮了之后,您就專心搞繪畫了?
柏成松:對的。由于自己不喜歡打牌,再說打牌對身體無益,容易因為輸贏突然發(fā)病,想到自己年輕時的愛好,而且有些基礎,于是專心鉆研繪畫。
中 瑜:您年輕時創(chuàng)作過什么樣的作品?
柏成松:在那個特殊年代,被派去畫過領袖像,也搞過一些其他創(chuàng)作。
中 瑜:您剛才說專心鉆研繪畫,有沒有跟他人交流過?
柏成松:有的。我曾去過幾次老年大學,跟那里的師友進行了一些交流。后來想到現(xiàn)在信息如此發(fā)達,既有大量書籍,還有電視講座,于是自學。開始學山水、人物、花鳥,樣樣都畫。其實,這些我年輕時都有基礎,只不過溫故知新而已。后來,一些朋友說,您年紀有這么大了,不能像年輕時那樣面面俱到,而要有重點突破。我聽了之后,就放棄了人物畫,重點攻梅蘭竹菊和魚蝦之類的文人畫。但山水畫還是有點舍不得,因為向我求畫的人較多,山水畫適合掛在客廳,所以還時常創(chuàng)作一些應景之作。
中 瑜:您怎么看待梅蘭竹菊之類的文人畫?
柏成松:文人畫比較溫和、淡雅。表面上看,文人畫貌似簡單,其實不然。因為越是淡雅的畫就越難畫,比起大紅大綠的俗來,要求更高。
中 瑜:現(xiàn)在我們分開來聊一聊您的主攻方向:墨竹和墨蝦,這也是大家贊賞最多的。請問,您為什么想到側重畫竹子的?
柏成松:竹子是一種常見植物,城鄉(xiāng)隨處可見。中國人民歷來喜愛竹子,中國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竹子在漢族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產生了巨大作用,也與中國詩歌書畫和園林建設形成了源遠流長的關系。自古以來,很多文人都是以竹做題、作喻。杜甫說“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鄭谷說“無賴杏花多意緒,數(shù)枝穿翠好相容”,惠崇說“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等等。此外,我們還有很多帶竹字的成語,例如,成竹在胸、竹馬之好、松茂竹苞、品竹彈絲、勢如劈竹、名垂竹帛、竹煙波月、絲竹中年、竹清松瘦、絲竹管弦,等等。如果畫竹子,可以寓意竹報平安、胸有成竹、高風亮節(jié)、知足常樂,等等。
中 瑜:您景仰哪些畫竹大家?
柏成松:我最喜歡鄭板橋的墨竹,也借鑒蘇東坡的經(jīng)驗。蘇東坡喜歡竹子,他栽竹、賞竹,提出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生活主張,而且,蘇東坡還喜歡畫竹,他以黑色墨汁的濃淡來描繪竹子,形神兼?zhèn)洌瑒e具一格。關于畫竹,蘇東坡說:“朝與竹乎之游,暮與竹乎為朋。飲食竹乎間,偃息竹乎陰。”意思就是說要想畫好竹子,必須要經(jīng)常和竹子在一起,仔細觀察,才能使竹之的特點了然于心,才能“存竹于胸中”,畫出栩栩如生的竹子。蘇東坡畫的竹子蒼勁、生動,給人俊朗之感。尤其是蘇東坡畫的有著月色背景的竹子,月光下,隱隱約約的竹葉或洋溢著一片靜謐,或在風雨中飄搖,或在微微地搖曳,神韻無窮,令人遐想無限。遺憾的是,蘇東坡流傳下來的畫極少。
中 瑜:那么,鄭板橋呢?
柏成松:鄭板橋多才多藝,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他平生畫畫,主要畫蘭草和竹子,現(xiàn)存繪畫很貴。鄭板橋畫墨竹,多為寫意之作。一氣呵成.生活氣息十分濃厚,一枝一葉.不論枯竹新篁,叢竹單枝,還是風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極富變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錯落,濃淡枯榮.點染揮毫,無不精妙。畫風清勁秀美,超塵脫俗,給人一種與眾不同之感。
他對畫竹有獨到見解:“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葉其搖風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隱躍于紙外平!” “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板橋之無成竹,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板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
他的《墨竹圖》在造型布局上高度概括提煉,僅繪廖廖數(shù)竹,便使人如入一片青郁蔥翠的竹林。而在局部,用筆墨描繪每一竹竿、竹葉、竹節(jié),卻筆筆得勢、得神、得法,顯露出生氣。每棵竹先立竿留節(jié),梢與根短,中干長,長短參差,每節(jié)上下相承,形若半環(huán),墨濃淡有別,用中鋒畫干,老干用側鋒,全干圓渾得勢。畫枝,枝枝著節(jié),行筆迅速,遒健圓勁。嫩枝節(jié)小和柔而順,老枝節(jié)大挺拔而起,枝覆而葉多,枝昂葉少,描摹得神,生意盎然。墨竹畫葉最難,此畫的竹葉下筆勁利,實按而虛起,兼有破法搭法,墨色有濃淡,老嫩反正分明,用中鋒畫瘦葉小葉,用側鋒畫肥葉,下筆勢如破竹,一氣呵成,充分表現(xiàn)出鄭板橋成竹在胸、嫻熟高明的筆墨技巧。
關于畫竹技巧,他曾賦詩:“四十年來畫竹枝, 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
畫到生時是熟時”。此外,他還賦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就更加彰顯了一種胸襟與情懷,讓人欽佩。所以,我現(xiàn)在主要學習鄭板橋的畫技!
中 瑜:師古人,也要師自然!請問您是怎么師法自然的呢?
柏成松:為了師自然,我特意在陽臺上種了兩盆竹子,用來觀察它的變化,晴竹、雨竹、雪竹,我都了如指掌。我感覺,畫竹子也就是在練書法,竹葉像楷書,竹竿像隸書,竹的細枝像草書,久而久之,對書法也有幫助。
中 瑜:有道理。那么,墨蝦呢?
柏成松:畫蝦我是以齊白石的墨蝦為參照,認真研習的。他的弟子婁師白說,齊白石畫蝦很慢。他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約40歲后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63歲時他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便在碗里養(yǎng)了幾只長臂蝦,置于畫案,每日觀察,畫蝦之法亦因之而變,到80歲時已經(jīng)爐火純青,他的蝦也成為他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一。婁師白原原本本按照齊白石“用墨簡潔,不能多一筆,也不能不少一筆,一筆一筆可以數(shù)得出來”的風格去畫的,后來,齊白石的孫子也是繼承并發(fā)揚了這種風格。
中 瑜:請問,您對蝦深入研究過嗎?
柏成松:我老家門口有一條小溪,小時候我經(jīng)常去溪里撈蝦,蝦的生活規(guī)律我很了解。我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這是很多畫家都容易忽視的地方,那就是蝦在遇到驚嚇或者外來襲擊時,前須直硬,尾部蜷縮,一下子就往后蹦退。我也曾反復研究過齊白石畫的蝦,他用河蝦的頭,基圍蝦的身組合在一起的,蝦須原來有很多,后來只畫六根,更加神似。不過,齊白石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我在學習齊白石畫風的同時,更要側重寫生。
中 瑜:您畫蝦時會注重哪些細節(jié)?
柏成松:主要是蝦的形態(tài),一定要活潑、靈敏、機警,富有生命力。蝦的眼睛,要用濃墨,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于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jié),連續(xù)數(shù)筆,形成了蝦腰節(jié)奏的由粗漸細。蝦的尾部一般寥寥幾筆就可以了,關鍵在于有彈力和透明感。蝦的前爪,由細而粗,數(shù)節(jié)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蝦的觸須用數(shù)條淡墨線畫出。
中 瑜:您對自己畫的蝦感到滿意嗎?
柏成松:2013年,我與朋友到長沙參加某集團公司的筆會,開始有點束手束腳,在大家的要求下,自己畫了一幅小品墨蝦,其公司總裁說這蝦畫得好!他公司的員工和客戶都紛紛索要,結果他們將我留在那里畫了一天半,專門畫蝦,每畫一張,就被搶走。此外,自己曾到桂林參與交流活動,所畫的墨竹墨蝦很受歡迎。其實,我平時很注意觀察,對小雞、小鴨觀察很仔細,畫出來的小雞小鴨有一種毛茸茸的感覺。
盡管如此,但是術無止境,我對自己的作品感覺總是不太盡人意,每次回顧,就會有發(fā)現(xiàn),就會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中 瑜:您對自己的作品風格怎樣定位的?
柏成松:關于竹子,自己不僅畫過修竹,也畫過毛竹及竹筍,甚至連竹筍上的露水都畫得惟妙惟肖。古人云,一世竹,半生蘭(又作:竹一世,蘭半生)。今后還要繼續(xù)觀察,繼續(xù)鉆研。我對自己畫竹,要求既有鄭板橋的影子,更有自己的東西。至于畫蝦,更要師白石,師自然,勤學苦練。我這個人有個習慣,每畫完一幅畫,就要拿給那些不是畫畫的人看。
中 瑜:為什么?
柏成松:旁觀者清嘛!講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以前唐代有個叫戴嵩的人,牛畫得很好。他早年學畫牛的時候也曾經(jīng)出了個笑話。一次,他畫了幅《斗牛圖》,畫的是兩頭牛在山坡上抵角。他很得意這幅畫。一天,他在村外大路上看見一個牧童趕著一群牛從山坡上走下來,就把畫展開來。要把畫上的牛和牧童的牛比一比。牧童湊過來一看,不禁大笑起來。戴嵩問他為什么發(fā)笑。牧童得意地說:“牛斗架時,全身力氣都使在角上,牛尾是夾到屁股里去的?蛇@幅畫上的牛尾巴卻正在左右搖擺,這不是畫錯了嗎?”
中 瑜:所以說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聽說您的畫在長沙、桂林等地頗受歡迎,請問售價高嗎?
柏成松: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了,“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jīng)受洗禮,讓人們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我是一個退休老頭,是為了避免賭錢打牌、重溫舊夢而畫畫的,只是把它當作一種業(yè)余愛好和精神寄托。我的畫,圈內的朋友們喜歡,可以免費交流。至于外界,也賣過不少,但是價格不算高,主要體現(xiàn)一種對藝術的尊重。
中 瑜:您怎么看待那些動輒幾萬一平尺的字畫?
柏成松:我是普通百姓,沒有那種想法,也不想妄議。
中 瑜:參加展覽多嗎?
柏成松:我說了是把它當作一種愛好而已。這些年,接到展覽通知我就送作品去,參加了幾次市、區(qū)的展覽,也曾在省里參加過展覽并獲獎,但對我來說,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中 瑜:畫了這么多年的畫,請問您有什么感悟?在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打算呢?
柏成松:我的感悟是書畫益壽,退休后的老人從事書畫有很多好處,既能陶冶情操,培養(yǎng)雅興,提高生活品味,還能鍛煉身體,所以,我要借你們這個平臺,呼吁廣大老年朋友把時間精力投入到書畫學習上來,為子女做好榜樣!
中 瑜:柏老師的人生觀和鉆研書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就聊到這里吧。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
柏成松:謝謝你們媒體對我們平民百姓的關注。
【記者手記】認識柏成松老師的時間不長,但常常陶醉在他所畫的墨竹墨蝦。之所以這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的陋室前有很多竹子,自己從小喜歡竹子,所以看到墨竹,感覺十分親切,,二是自己的筆名中有一個“魚”,魚蝦同樣愛水,愛自由。通過跟柏老師的交談,我感覺到了一種老藝術家的胸襟與氣質,那就是淡薄名利,F(xiàn)在很多書畫家太看重名利,少了奉獻精神,與百姓的期盼格格不入,我想,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社會需要正能量,人民需要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需要高營養(yǎng)的精神食糧,更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辛勤創(chuàng)作與無私奉獻。而柏老師,雖然住在巷陌深處,但他一直在默默追求,默默奉獻,讓我看到了一個好的開端。
|
|
|
特別推薦 |
|
許又嵐:鯤鵬展翅九萬里 |
|
|
陳景河:黃金山上撰寫黃金人生 |
|
|
魏偉偉:甜蜜鳥背后的故事 |
|
|
王子耀:懸壺濟世為蒼生 |
|
|
陳愛娟:一棵會開花的樹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