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貓的是與非
目 錄
一.關于貓
二.貓曾經(jīng)是人類心目中的神
三.貓的苦難歲月
四.為貓立碑
五.貓災
六.貓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七.貓為什么要“自殺”
一.關于貓
貓是溫柔、安詳、恬靜、舉止敏捷優(yōu)雅、行動無聲無息、人見人愛的小獸;是古今中外,文學和藝術(shù)作品中出現(xiàn)得最多的動物,諸如:以貓為題材的貓文、貓詩、貓書、貓畫、貓歌、貓劇、貓舞蹈、貓鋼琴曲;有關貓的小說、故事、寓言、童話、卡通形象、吉祥物、郵票、年歷、賀卡、剪紙、糖紙、包裝紙、工藝品、記念品、雕塑、記念碑、乃至木乃伊。人類生活中有許多和貓有關成語、諺語,如:貓哭老鼠、照貓畫虎、貓鼠同眠、貓奸狗忠、貓噬鸚鵡、貓假虎威、瞎貓子碰死老鼠、良馬捕鼠,不及跛貓等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到了如今,有貓城、貓島、貓節(jié)、警貓、流浪貓、緝毒貓、克隆貓、貓醫(yī)生、貓公墓、賽貓會、貓博物館、貓俱樂部、貓療養(yǎng)所、貓百貨店、貓美容師、愛貓協(xié)會、名貓展覽會、貓心理學會、貓叫評比會、貓科研究中心;還有招財貓、招福貓、機器貓、貓王、貓網(wǎng)站、貓商標、名貓記念幣;門上的貓眼、T臺上的貓步、氣功中的黑貓鐵爪功、醫(yī)學上的貓叫綜合癥、物理學里的薛定諤貓態(tài)、天文學中的天貓星座、古刑法中的貓褻罪、電力線上網(wǎng)的電力貓、最新問世的消防貓;還有,取笑人的好吃叫饞貓、奚落商家弄虛作假叫貓膩,電腦的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MODEM)也叫“貓”……真是應有盡有、數(shù)不勝數(shù)。貓與人類的關系可說是密不可分,甚至一些植物也和貓拉上了關系,如:能入藥的貓人參、貓須草、貓兒屎果;菜、藥兼用的貓耳扁豆;入侵的有害植物貓爪藤等。在搜索網(wǎng)上,輸入關鍵詞“貓”,少說也有幾百萬條信息供您檢索。別說貓只是命一條,連貓有九條命,都讓人搞得一清二楚了。人們對這種不會說人話,但卻可以撫慰心靈的伴生動物,從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生活習性、感情行為、乃至心理需求,已經(jīng)了解得無微不至。我再寫貓,實在自不量力,惟有本著學習的態(tài)度,從已有的資料中,看看貓的存在,在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中還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二.貓曾經(jīng)是人類心目中的神
中國遠古沒有貓,也沒有“貓”這個字。據(jù)資料記載:大約是在戰(zhàn)國年間(公元前400年左右),從印度將沙漠貓引入我國以防鼠害!抖Y記》,《呂氏春秋》等都有養(yǎng)貓捕鼠的描述。后來,貓成為皇室、貴族們的寵物,被稱為“貍奴”。尤其在皇宮中,到處可見貓的身影。正因為如此,才會在北宋真宗(公元996~1000)時,宮廷中出現(xiàn)“貍貓換太子”的故事。
最早,我國古人把這種善伏之獸稱作貍,《埤雅》云:“獸之在里者,故從里”,這里的“里”指的是古時居民聚居的地方,而貍也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喜歡抓雞的野貓。唐代的文學家段成禮(公元?—863)在他所撰的《酉陽雜俎· 貓》寫道:“貓,一名蒙貴、一名烏員”;后唐李泌(生卒年不詳)在《妝樓記· 貓》中說:“貓,一名女奴”;直到北宋學者陸佃(1042-1102)在《埤雅· 貓》中說:“鼠善害苗,而貓能捕鼠,去苗之害,故貓之字從苗”,這樣,才確定了“貓”這個名字。盡管貓更喜歡吃魚,還喜歡抓鳥,但后人都認同了貓捕鼠護苗的重要意義,而被流傳下來。清咸豐三年,黃漢撰寫了我國第一部關于貓的著作——《貓苑》,書中詳細收集了許多貓的傳說和品種。
貓在我國古代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至少在唐代還是如此。因為在遠古,面對眾多行動敏捷、生性聰穎的鼠類,人們束手無策。貓能降鼠,被先人尊為“八神”之一,皇帝要在每年的十二月“迎而祭之”,叫“迎貓”,即迎接貓神,加以祭祀!抖Y記》二十六卷記有:“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那個時候的祀典是很大的一件事,必定是國家大事,才會由皇帝親自主持,并形成制度。年年“迎貓”,為的是報答貓的滅鼠護糧之恩。
遺憾的是,貓對我國古代的農(nóng)業(yè)有這樣大的貢獻,又曾經(jīng)那樣的至尊至貴,卻不被先人置于六畜之列(馬、牛、羊、雞、犬、豕);十二生肖中也沒有貓的位置,更不能忍受的是那德行惡劣的老鼠卻在我國十二生肖之首;難怪現(xiàn)今的貓,傷心得連老鼠都懶得抓了。大概貓還不知道,世界上還真有人屬貓,因為越南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貓。
先人對貓的了解可說是非常細致的,在《古今圖書集成· 貓部匯考》中多次提到“貓的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同時,在該書的《貓部雜錄》還說:“有人真的在夏至那天,心存置疑地去摸了摸貓的鼻子,怎么摸都是冷的!正在遲疑,忽然貓鼻變暖,因此時正是夏至時刻”。貓和虎同為貓科動物,不同的是虎大而貓小,據(jù)說:在鼻子上,貓和虎恰恰相反,“虎鼻常熱,惟冬至一時乃冷”。只是,不知道有誰夠膽,冬至那天把手放在老虎鼻子上,去等待變冷的那一時刻。至于貓的鼻端濕冷,是有科學依據(jù)的,因為不同的動物,汗腺分布的部位各異,貓的汗腺分布在鼻端,因出汗而降溫,故常濕冷;虎缺乏汗腺,當然鼻溫和體溫一致;而狗的汗腺主要在舌頭上,所以炎熱時,就把舌頭長長的伸出來。至于貓的鼻端“夏至一刻暖”,眼下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科學記載和考證。
古埃及是人類最早養(yǎng)貓的地區(qū)。因為古埃及人在4000年前就發(fā)明了最早的谷倉,倉內(nèi)的谷物招惹了大量的老鼠,泛濫成災的老鼠又引來了野貓,野貓除了吃谷倉的老鼠還有機會進入村民家中吃到一些比老鼠更可口的魚或肉。由于貓和人之間的互利關系,慢慢地,野貓就干脆呆在屋里成了家貓。該時該地的貓可享福了,大多數(shù)的貓居住在寺廟里,人們用牛奶、面包和尼羅河的魚招待和喂養(yǎng)它們,甚至連照看貓的人的社會地位都很高。再往后,貓不僅成為埃及人的朋友,還被埃及人奉為神靈,將其偶像供奉在廟宇中膜拜;傷害了貓的人就如犯了滔天大罪,甚至會受到死刑的懲罰;在家中如果有貓無疾而終,主人就要剃眉致哀;如若遇到火災,必須先搶救貓;若是有人膽敢把貓帶出埃及,發(fā)現(xiàn)后,此人必定要陪上自己的性命;貓死了,貓尸不得亂扔,要按照制作人木乃伊的程序制成貓木乃伊,葬入專門的貓墓地。1888年,有人在埃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古代的貓墓地,發(fā)掘出來的貓木乃伊竟然多達30萬只。
三.貓的苦難歲月
古埃及人把貓奉為神明,誰知道,當神也不容易!到了公元前4世紀時,埃及人時興將貓作為祭品。貓的平均壽命原本在13—16年之間,但這時,埃及的貓都活不到2歲,就被人擰斷脖子處死,然后把它們的頭部用石膏定型,再飾以彩繪;將它們的前腿折疊于胸前,再將后腿向上折疊于腹前,擺上祭壇。當時的世界無疑是貓的悲慘世界!
歐洲早先也沒有貓,在中世紀,隨著十字軍的東征還鄉(xiāng)時(1905—1291年間),通過戰(zhàn)船帶回了貓。貓在歐洲也曾為控制鼠疫立下過赫赫功勛,但卻遭到極不公正的待遇。中世紀的歐洲是宗教專制時期,在教廷發(fā)動的消滅異教徒的政治運動中,由于貓是從異教徒的國度而來,還曾經(jīng)是異教徒崇拜的偶像,自然就受到了株連。教會對貓無中生有地橫加指責。認為貓在黑暗中眼睛發(fā)光;走路沒有聲音;如同一個不遵守上帝指令的幽靈、是魔鬼撒旦的化身;特別是那些黑貓,更是倒了大霉。除妖的暴民把它們視為巫婆的幫兇。成千上萬的貓被教徒丟到水中、扔進火里、掛上絞架、塞進鍘刀……
16世紀的歐洲, 貓與女巫是同伙的說法已廣為流傳,特別是在蘇格蘭部分地區(qū),這種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談貓色變,以至于很多人在有貓在場的時候都不愿意討論重要的家庭問題,害怕會被女巫知道并用來對付他們。這時的貓,不只是女巫的間諜,它們簡直就是女巫裝扮的,使得人們對貓的害怕一點也不亞于女巫。無辜的貓,經(jīng)歷了持續(xù)大約300年如此遭災受虐的苦難歲月!同樣遭殃的還有許多愛貓人,他們被稱為“巫師”、“女巫”,送上火刑架。貓在經(jīng)過了這次滅頂之災后,廣袤的歐洲大地,難覓貓的蹤影。
所幸的是在歐洲對貓進行大虐殺之前,貓就作為守護船上糧食的重要角色生活在船上了,也因此得福,逃離劫難,未被捕盡殺絕。
在我國的文化大革命中,盡管沒有把貓例入“牛鬼蛇神”及“四害”的范疇,但是愛貓有罪,至少也是“玩物喪志”、“不求上進”、具有“小資情調(diào)”等等。許多人還因愛貓而挨整。當代作家夏衍(1900~1995)、有“貓翁”之稱的畫家張正宇(1904~1976)、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梅蘭芳(1894~1961)等,都因愛貓而受到批判;現(xiàn)代畫家豐子愷(1898~1975)就因為1962年發(fā)表了一篇關于貓的散文《阿咪》而惹過麻煩。
在2003年,“非典”肆虐,那時,貓的艱難處境,也是記憶猶新的事了。不過現(xiàn)在都已事過境遷,盡管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貓已經(jīng)不多了,但在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中,卻“貓丁興旺”。目前,世界上貓口的數(shù)量已有5億之多,品種也是200有余,千姿百態(tài)、五彩繽紛。少數(shù)姣姣者還隨著主人過上“令人羨慕”的奢華生活。
四.為貓立碑
在地球上,人們?yōu)樵S多動物樹立了紀念碑,以表彰這些動物為人類所作的貢獻。貓與人的關系這么好,雖然不象義馬、義犬那樣,有許多感人肺腑的救主故事,但是,貓在戰(zhàn)爭時期,也會無意中為戰(zhàn)爭的一方帶來好運。
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入侵埃及,在一次戰(zhàn)斗中,深知埃及人愛貓、敬貓、視貓為神的波斯統(tǒng)帥,在發(fā)起進攻時,別出心裁地組織了一支貓軍充當先鋒。每個波斯士兵的手里除了兵器外,還抱著一只貓。當這支由人貓混合組成的隊伍突然出現(xiàn)在陣前時,埃及軍隊的統(tǒng)帥亂了分寸!最后,在“貓神”的面前,這位統(tǒng)帥選擇了投降。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的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一次英、法聯(lián)軍與德軍的大會戰(zhàn)中,雙方堅持不下,各自構(gòu)筑隱蔽的防御工事和地下指揮部,雙方人員深居簡出,同時加強了偵察工作。一天,德軍偵察兵在英、法駐軍陣地上發(fā)現(xiàn)有一只漂亮的小貓, 天天都出來曬太陽。德軍據(jù)此斷定,這是一只家貓,貓主人可能就在地下;而戰(zhàn)爭期間帶貓上戰(zhàn)場的決不是普通的下級軍官,所以下面肯定是一個高級地下指揮部。之后,德軍集中了6個炮兵營向貓出現(xiàn)的地方猛轟。事后查明,這是英、法聯(lián)軍一個旅的指揮部。炮火轟擊后,隱蔽在地下指揮部的人員全部陣亡。這只貓的出現(xiàn),為德軍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軍事情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英國政府在1943年設立了對動物界勇敢者頒發(fā)的最高獎賞——“迪金”勛章。曾有32只鴿、一只貓、3匹馬和23條狗在二戰(zhàn)中獲此殊榮。這項對動物的最高獎賞一直延續(xù)到21世紀。因為第60枚“迪金”勛章的獲得者是一只英國軍犬,它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中成功地嗅探出一個伊拉克極端組織的秘密武器地點而立了大功。
據(jù)我國著名散文家、翻譯家錢歌川(1903—1990)在《談貓》一文中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攻不下倫敦,就將大批帶有傳染病菌的老鼠,空投到倫敦的市區(qū)內(nèi),倫敦方面為了應對這種危險的局面,動用了大批的貓去追蹤和消滅空投下來的老鼠,使倫敦市民免受瘟疫之災。原本就愛貓的英國人,對貓更增加了一份情誼。
近年來,俄羅斯魚販對魚類的走私相當猖獗,其中包括走私瀕危的鱘魚。俄羅斯警方不得不雇傭具有出色“尋腥”本領的警貓協(xié)助緝私,盤查過往車輛,保護當?shù)氐镊\魚資源。不幸的是2003年,警貓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中,死于車禍。警方懷疑這是報復性謀殺,并擬為這只因公殉職的警貓立碑,以表彰其功勞。
東馬來西亞砂撈越州的州府古晉(Kuching)是世界有名的貓城,在馬來文中,Kuching就是貓的意思,貓也就成了古晉的標志,街頭、公園、江邊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貓的塑像。據(jù)說古晉最早的開發(fā)者,乘著簡陋的木船沿砂撈越河經(jīng)過這個地方時,看見岸上跳動著一只貓,那靈巧、活潑的神態(tài)給了開發(fā)者信心與激勵,于是便在那里?块_埠。貓也為此成為古晉人之所愛。
“不論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這是* 1962年多次提到的一句名言,是* 用最通俗的語言向人民傳達的精深治國之道,在國內(nèi)外廣為流傳。1993年,一座有6層樓高的“黑貓白貓”巨型雕塑,屹立在華夏始祖軒轅皇帝的故里、河南省新鄭市城北開發(fā)區(qū)的雙貓廣場上,這座蘊涵著“白貓黑貓站起來,中國人民富起來”的貓碑,被人們譽為“中國第一貓”。
五.貓災
馬里恩島(Marion Island)是印度洋南部的小島,距南非開普敦東南約1 900公里,是由非洲去南極洲的中轉(zhuǎn)站。島上氣候較冷、植被稀少、荒無人煙,但卻是一個處于自然狀態(tài)的、美麗的海鳥世界,棲居著無數(shù)的海鳥。1945年,南非第一支南極探險隊來到馬里恩島。不料,隨著人類文明的登陸,原本隱匿在船上的幾只老鼠也乘機隨人溜上了岸,藏身在稀疏的草叢之中。在這沒有天敵威脅的海島上,又有無數(shù)的雛鳥和鳥蛋可食,老鼠便瘋狂地繁殖了起來, 過著安居樂業(yè),子孫繞膝的日子,使得馬里恩島成了鼠島,乃至成了島上的霸主。到1947年, 不知自愛的老鼠毫無忌憚地侵入人的營地,啃咬探險隊的設備、儀器、食物儲備和衣物。無奈之下,1948年初,探險隊又特意帶來了5只家貓,希望貓去捕食島上那些可惡的老鼠。誰知,出乎意料地事與愿違,島上不僅沒有貓的天敵,那些多得不得了的、不知恐懼的海鳥就成為貓們輕易可得的美味佳肴。貓吃海鳥而不再捕鼠,并且安心地在島上生兒育女,使得島上老鼠未滅,又引來貓患,原先的鳥島從鼠島又變成了貓島,嚴重威脅著島上海鳥的生存。馬里恩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由此受到很大破壞,使生態(tài)學家憂心忡忡。 為了與貓患進行斗爭,南非當局采用設陷阱、放毒餌、撒毒藥等方法,開展大規(guī)模的滅貓運動;1976年還 給島上的100只貓注射了一種細菌,企圖使島上的貓生傳染病而減少;也許是貓們的營養(yǎng)太好了,連細菌都奈何不了它們;直到后來,還動用了自動步槍、直升飛機、雇傭神槍手等等。但一切努力都無濟于事,貓災得不到平息,直到今天,貓仍在這個島上為非作歹。年年都要開展滅貓捕鼠活動,以保護島上的鳥類資源。
根據(jù)網(wǎng)上資料,近來,我國南海西沙的某島上,原本也是沒有貓的,后因駐軍養(yǎng)貓而發(fā)生有類似的事情,使島上的鳥類銷聲匿跡。
更嚴重的例子是,一只貓,竟然能使地球上一個鳥的物種滅絕!這雖然絕無僅有,但卻是事實。事情是這樣的:新西蘭是位于南太平洋的島國,由南、北兩個主島和一些小島組成,在南北島之間,有一個名叫斯蒂芬的小島 (Stephen’s Island),直到19世紀,還無人居住。公元1890年前后,新西蘭政府在島上建立燈塔,派了一個叫大衛(wèi)的人來看守。他是島上唯一的居民,為了排解寂寞,他養(yǎng)了一只貓。這只貓常常抓到一些小鳥帶回家中慢慢地玩樂享用,先后叼回了17只。大衛(wèi)發(fā)現(xiàn),這些小鳥與眾不同,并記載說:“它們像老鼠一樣在地面奔跑”,因為大衛(wèi)是世界上唯一見到過這種活鳥的人。大衛(wèi)就將其中的10只尸體買給了一位名叫Henry Travers的標本收藏者,并被他帶到倫敦,參加了1894年的鳥類學家會議。經(jīng)鑒定,這是斯蒂芬島上一個稀有、獨特的新鳥種,是鳥類、雀形目中唯一一種鳴聲悅耳而又不會飛行的種類,定名為斯蒂芬異鷯 (Xenicus lyalli 1894) 。不幸的是,在定名之后的短短一年,島上再也沒有斯蒂芬異鷯的蹤影,已經(jīng)滅絕了。追究滅絕的原因,只有去問那只貓了!
類似的還有毛里求斯的渡渡鳥,它們的滅絕也與當?shù)刎埖囊M有關。
如今,這樣的事情真還屢見不鮮,許多物種在人們剛剛發(fā)現(xiàn)、甚至還沒有發(fā)現(xiàn)時,就已經(jīng)滅絕了。
六.貓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歐洲鼠疫大流行的教訓
中世紀的歐洲,正當大眾為驅(qū)除了魔鬼——貓——而興高采烈的時候,卻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幫了老鼠的大忙。老鼠少了一個主要的天敵,便泛濫成災,橫行無忌,導致由鼠蚤傳播到人體的疾病——流行性淋巴腺鼠疫,瘋狂地流行起來。因患者的皮膚出現(xiàn)黑斑,當時俗稱“黑死病”。黑死病一撥一撥地掃蕩歐洲大陸,持續(xù)不斷、經(jīng)久不衰。不僅糾纏歐洲達數(shù)百年之久,還通過遠洋輪船將此病帶到世界各港口城市。從14世紀到17世紀,幾乎每隔十余年,就來上一回。僅14世紀的的1347~1351年,歐洲死亡人數(shù)為2 500萬,占歐洲當時總?cè)丝诘?/4。一些城市十室九空,到處都蔓延著一派恐懼、孤獨和絕望的恐怖景象。17世紀的1664~1666年,倫敦鼠疫大流行,46萬人口中,死去了7.5人萬。直到1666年9月2 ~5日,一場大火(史稱“倫敦大火災”),燒毀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帶著蚤也葬身火海,鼠疫流行才隨之平息。
歐洲鼠疫災禍留給后人的最大遺訓是:包括貓在內(nèi)的任何一種生物遭到了毀滅性的殺戮,破壞著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最終受害的是則人類自己。
貓與三葉草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是生物進化論的奠基者。1858年,在他出版的《物種起源》中,舉了一個著名的 “貓與三葉草”的生態(tài)平衡的例子。三葉草(clover)又叫做車軸草,全世界溫帶地區(qū)都有分布,是重要的牧草作物,當時的英國曾大面積地栽培三葉草作為牛的飼料。田野里的三葉草是要靠野蜂來傳播花粉才得以繁茂生長。而野蜂的多少,又決定于田鼠的數(shù)量。因為,田鼠常搗毀這種野蜂的蜂巢,偷吃蜂蜜和幼蟲。顯而易見,田鼠多了,野蜂勢必衰敗,三葉草就不茂盛了。而田鼠又與貓有關,貓多田鼠必然少。達爾文由此得出結(jié)論:一個區(qū)域中有了大量的貓,通過它首先對田鼠,隨著對野蜂的干預作用,可以使那個區(qū)域里的三葉草長得特別好。由此就得出這樣一個關系式,即:“貓——田鼠——野蜂——三葉草——牛”。
大家都知道,18世紀的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憑借其強大的海軍,南征北戰(zhàn),到處掠奪殖民地,稱霸全球。英國海軍之所以強大,牛肉罐頭功不可沒,因為當時沒有制冷設備,遠洋航行時,船員的營養(yǎng)主要靠牛肉罐頭。推而及之,貓應該記大功!
貓曬太陽的啟示
貓是最愛睡覺的哺乳動物,大多數(shù)的貓一天中有16個小時在睡覺,貓又特別喜歡曬太陽,尤其是在冬天,經(jīng)常趴在有日光的窗臺上睡覺。丹麥醫(yī)生尼爾斯·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1860~1904)發(fā)現(xiàn)貓在陽光下身體還會隨著陽光的移動而不斷變換位置,使身體對著陽光。他再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原來貓的身上有一條潰爛的傷口,這只貓正在利用陽光治療傷口。尼爾斯·芬森受到啟發(fā),于是開始了“光對人體生理作用”的研究,并取得成功,創(chuàng)始了現(xiàn)代光線療法,從此,日光浴成為人類的一種時尚,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在此基礎上又大大促進了放射療法的發(fā)展,為此,尼爾斯·芬森獲得19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空投活貓
據(jù)網(wǎng)上資料:20世紀80年代初,馬來西亞一偏僻地區(qū)瘧蚊猖厥,人們使用了大量高效殺蟲藥消滅瘧蚊,與此同時,其它一些昆蟲亦同歸于盡。以蟑螂等昆蟲為食的壁虎數(shù)量隨之大大減少。而當?shù)氐呢埓蠖嘁员诨橹魇常蚨埖臄?shù)量亦急劇減少。結(jié)果老鼠卻大為增加。鼠虱肆無忌憚,開始傳播鼠疫。其根本原因則是人為因素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鏈的破壞。最后,世界衛(wèi)生組織伸出了援助之手,決定派飛機到災區(qū)用降落傘空投大批活貓,以恢復被破壞了的生態(tài)平衡。
七.貓為什么要“自殺”
日本九州島熊本縣的南端有個海灣叫水俁灣,沿岸有許多默默無聞的小漁村,住著1萬多漁民,他們世世代代以打魚或半耕半漁業(yè)為生,生活平安、幸福。但自1949年開始,該地區(qū)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異常現(xiàn)象:魚漂、鳥落、貓發(fā)瘋;海澡枯死;貝類腐爛等。更奇怪的是,從1950年起,在小漁村中,人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家貓不知為何走路時左搖右晃、步態(tài)不穩(wěn),像喝醉了酒似的跌跌撞撞、流涎兜圈,有的還抽筋麻痹,最后竟自己跳入水中溺死。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只當作是世上一件奇聞,當?shù)厝私o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自殺貓”。在不到幾年的時間里,水俁灣沿岸的貓幾乎“自殺”殆盡。
當時,人們怎么也弄不明白,平時溫順而可愛的貓咪為什么要投海“自尋短見”呢?不幸的是,到1953年,在這些漁村中竟出現(xiàn)了與“自殺貓 ”癥狀相類似的病人,他們口齒不清、步態(tài)不穩(wěn)、面部癡呆;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又出現(xiàn)了耳聾眼瞎、吞咽困難、全身麻木和精神失常。最后發(fā)展到身體曲成弓形,高聲嚎叫,直至痛苦地死去。最慘的是患病孕婦,生下的就是病孩,活不到5~6歲就死了;有的,即使活下來 ,也慘不忍睹。 這種原因不明的疾病在水俁灣沿岸象流行性傳染病似的暴發(fā),引起了全日本的轟動和不安,專家們著手進行調(diào)查研究,前后經(jīng)歷了將近10年的時間,終于得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結(jié)論。原來,這不是人們所懷疑的傳染病,而是1925年,有人在水俁灣東北岸建了一家氮肥廠;1932年又擴建化工廠生產(chǎn)乙醛和氯乙烯,工廠的廢水都排入到水俁灣。由于化工廠的廢水中含有一種有毒的氯化甲基汞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排入海灣后,被藻類吸收,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類、嚇、貝類等水產(chǎn)品中,人們和貓長期食用了富含甲基汞魚、蝦、貝類,使甲基汞傳遞到人和貓的身體內(nèi)逐漸積聚,最后發(fā)生以中樞神經(jīng)損傷為主的慢性中毒。
由于這是世界上第一宗因海水受到工業(yè)污染所導致的疾病,又是在水俁地區(qū)暴發(fā),所以稱之為“水俁病”。這是20世紀50、60年代所發(fā)現(xiàn)的金屬污染的典型事件之一,也就是后來被稱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的“水俁病事件”。舉世震驚,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由此也推動了全球環(huán)境保護運動的開展。
直到2005年,日本政府還在公布一項新的救濟水俁病患者計劃,使半個世紀前輕度受害的病人得以繼續(xù)治療,而那些重度受害者早已離開了人世!
值得注意的是,半個世紀過去了,地球上水體的污染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水俁灣!
1999年5月,日本水俁市市長吉井正澄訪華,并在北京大學作了“把水俁病的經(jīng)驗和教訓傳播給全人類”的講演,希望全人類都不要忘記水俁病的慘痛教訓,要推行文明的生產(chǎn)方式,不要走水俁病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