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關于地方樓市政策松動的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來。近日揚州對于購買成品住宅者的財政補貼,更是滿城風雨。有點蹊蹺的是,面對社會上的質疑之聲,揚州政府堅持認為無錯勿改,又冒出小道消息說住建部讓其改正。
林林總總的消息與爭論,不管是真是假,孰對孰錯,總之反映了社會上對于地方放松政策的關注、困惑、批評?陀^而言,揚州補貼裝修房購房者,實乃遵從了國家和江蘇省推進成品住宅事業(yè)的大政方針,只是在具體方式方法上,以及在出臺政策的時機上,欠細思量。
首先,關于方式。對于購房者進行財政補貼,當前這一方式在各地實踐中,僅限于住房保障對象、特殊人才、首套普通住房購買者。而揚州市將其擴大至所有購買144平米以下戶型成品住宅的人。其次,關于時機。去年以來,幾乎各地房地產市場持續(xù)低迷,中央繼續(xù)堅持調控不動搖,可地方政府卻紛紛為調控松綁,媒體公開報道的多達逾30城市。對此,輿論中不乏批評之聲,其中5個城市由于救市尺度偏大,而被叫停。此時揚州補貼購房者,自然惹爭議。
對今年的房地產政策走勢,筆者歸納兩點:中央死守,地方突圍。地方為何千方百計、或明或暗的放松調控?主要原因有二:土地財政水深火熱,經(jīng)濟增長體力不支。其中,前者比后者更重要。眾所周知,土地財政是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命根子”,雖然國家屢屢教導地方要“去房地產化”、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但這既然要其他改革配套措施,又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眼下情況,地方政府不上火都不行。有數(shù)據(jù)為證:在本輪房地產牛市起步的2001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點地方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14%,2011年劇增至38.4%。特別在2008年以后,其影響力逐步顯現(xiàn),對地方財政收入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據(jù)財政部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今年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預計同比下降18.6%。實際上,今年以來各地土地出讓頻頻流標,即便成功出讓的也多以底價成交,很多地方政府土地收入較去年同期大減。
近十年來我國地方財政支出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其增速遠高于地方財政收入,因此收支差額也在不斷擴大。2011年,地方本級收入少于支出,差額為39982億元。根據(jù)財政部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預計2012年地方本級收支差額為47601億元,差額較2011年大增19.1%。按照審計署的公告,2011年-2012年將是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集中到期的高峰時間段。若看近期數(shù)據(jù),今年1-4月,地方本級收入同比增長15%,而支出卻增長30.1%,可見地方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加劇。
除了土地出讓金,還有房地產稅收,二者相加的總值,在地方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從2001年的二成左右上升至2011年的超過五成。而隨著今年以來房地產成交量下滑,房地產稅收亦呈慘淡之態(tài)。在此嚴峻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尋求為樓市松綁,也就可以理解了。顯而易見,這一利益驅動、調控松緊之爭,還將貫穿整個下半年。